2025网安周 | 如何构建体系化的DNS安全防护治理策略?

2025-09-19

9月15日至21日,以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——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。


作为连接数字世界的首要入口,每时每刻,全球都有数以亿级的用户和企业依赖DNS服务开展日常运营与创新业务,DNS也同样面临着层出不穷的安全挑战。从隐蔽的域名劫持、恶意软件投递,到大规模DDoS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,不仅影响企业服务的连续性,更可能波及隐私、合规以及品牌声誉,单一的传统防护已远远不够。


wechat_2025-09-19_173810_996.png




双重挑战,威胁网络空间安全稳定


回顾过往,DNS 协议设计之初对安全考虑的不足,采用无来源认证、明文传输,使得传统防护手段难以全面防御,加之攻击成本低、收益高,威胁发现与追溯困难,导致重大DNS安全事件频发,其安全治理面临诸多挑战。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(ZDNS)产品研发中心专家指出,当前,DNS面临的安全威胁,主要可分为“DNS服务安全”与“DNS数据安全”两类:

DNS服务安全威胁,旨在破坏DNS服务的可用性、质量及准确性,如利用DNS漏洞直接使DNS服务停止导致服务不可用,利用僵尸网络发起泛洪攻击实现DNS网络拥塞,造成解析延伸大的服务质量下降,或通过缓存投毒的方式篡改域名解析结果,造成解析结果不准确等;DNS数据安全威胁,攻击的目标不是DNS系统,而是利用DNS系统实现恶意攻击者的远程控制和建连,即被攻击者访问的域名存在安全隐患,攻击方式包括挖矿木马、钓鱼网站、垃圾邮件、勒索软件、隧道攻击等有威胁域名和解析数据等。

近年来,DNS遭受严重攻击案例并不鲜见:2016年10月,美国东海岸遭遇DNS DDoS(分布式拒绝服务)攻击,致使 Twitter、Netflix 等知名网站集体中断;2018年11月,国内某 DNS 解析托管平台遭大规模攻击,引发解析中断;2019年10月,全球云服务巨头AWS也遭受全球性DDoS攻击,业务中断长达9小时,影响范围广泛,造成严重损失。


体系完善,实力守护DNS安全


为有效应对挑战,ZDNS以“服务稳定可靠,数据不被篡改,隐私不被泄露,风险不被触发”为核心目标,从三个层面出发,构建体系化的DNS安全防护与治理方案:

在核心安全层面,ZDNS保障解析引擎技术自主可控,避免重大风险,保障数据分发机制安全可靠,规避重大隐患,DNS威胁处置能力全面覆盖,且处置过程不影响服务质量;

在架构安全层面,遵循人机分离、内外分离、权威递归分离、业务与管理分离等原则,横向扩展收敛服务IP,纵向扩展收敛服务范围,实现面向上游的架构容灾与面向下游的架构纠错;

在体系安全层面,ZDNS助力用户规范域名空间使用,掌控域名服务态势,实现对DNS服务的观察、理解和预测,为域名安全防护管理工作提供精准指导。


深融场景,形成多种可落地方案


基于这一三层体系,ZDNS深度融合行业场景,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可落地的解决方案。

对于DNS威胁防御,ZDNS系统平台可针对渗透、欺骗等定向攻击,通过多维度手段实现威胁识别,基于海量情报资源实时阻断恶意请求并定位终端设备,同时动态展示内网威胁源流,生成可视化分析图表与完整攻击链画像,实现威胁可溯源;

对于DNS域名监控,专注内网域名解析的监控、诊断与数据分析,通过全栈管理、合规校验与高可用部署,动态监测域名配置、解析状态,校验集群配置一致性,保障服务连续性;

对于DNS智能分析,则通过数据检索与画像分析,支持域名解析日志检索、异常事件判断,自动发现配置变化,实现全量DNS数据回溯分析,结合可视化图表辅助决策。

此外,ZDNS还具备强大的支撑能力,通过整合第三方情报源,可支持自动导入威胁资讯等数据并自定义情报规则;支持手动资产录入或对接 CMDB,构建安全拓扑视图,精准定位问题终端;提供用户管理、审核管理、策略设置等运维管理功能,保障防护体系灵活易用。

在实践应用中,ZDNS DNS安全防护与治理体系成效显著,如在某大型集团有效拦截恶意请求,保障了内部办公与外部业务访问的DNS安全;在为某企业提供挖矿威胁专项整治服务时,ZDNS开启针对性拦截策略,实时发现现网中存在的挖矿事件,关联威胁域名,迅速处置,形成 “发现-处置-溯源-防范”闭环。

让网络根基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智能——安全为先,多年以来,ZDNS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成果,充分展示了其在DNS安全防护领域的深厚积淀与领先实力。未来,ZDNS 将持续深耕互联网基础资源领域,不断创新技术与服务,助力构建更加安全、稳定、高效的新质互联网空间。






阅读0
分享